【壮丽70年】岭南都会:商贸繁荣 活力无限
繁华的玉林万达广场。 (本报记者 蒋金泰 摄)
玉林素有“岭南都会”的美誉,自古就是桂东南重要的商品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。新中国成立后,玉林商贸业也如同土地里一粒饱满的种子逐渐生根发芽,长成参天大树。
改革激活一池春水
从私人商铺到国营集体、合营合作商业;再到私人可以开饭店,集体能够办商店,继饮食服务业恢复和发展个体和集体商业后,流通领域内开始出现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方式的新局面,激荡的一池春水活了起来,鱼儿在水中畅游。1992年开始,全市商业、粮食、供销、蔬菜系统选择企业进行经营、价格、分配、用工“四放开”改革试点。池塘涌入的活水越来越多,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》后,玉林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,加大公有民营力度,推进兼并、联合、出售、拍卖、破产等产权制度改革。
一池春水浇灌出满城鲜花,如今玉林已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市城乡的市场网络体系,人民路、骑楼街、玉州路、美林商业街改造后,以人民路为主轴、由内环路、玉州路共同组成的核心商圈如同花环一般美丽绽放。金城商厦、通用超市、大润发、万达广场等一批大型商城、超市则是点缀其中的各色鲜花。花开满园春,新中国成立70年来,玉林商贸业交出了一份美丽的答卷:2013年至2017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.83%。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8.86亿元,总额稳居全区第一方阵;最终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%左右,限上商贸服务企业年均增加25家,限上商贸企业总量达到390多家,限额以上企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提升,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。
东门广场商圈
外贸走向世界天地
墙内开花墙外也特别香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,我国打开了对外开放大门,玉林人也将目光投向国门之外的广阔天地,1979年成立的“玉林地区进出口领导小组”在次年就拿下了首张出口订单,玉林县针织厂与香港兴盛公司签订羊毛衫来料加工合同,当年出口羊毛衫6385打,加工费3.53万美元。随着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推进,玉林由原来只能通过收购商品来供给外贸专业公司出口的旧模式,转变为建立出口商品生产综合基地,成立粮油食品、土畜产、五金矿产(含工艺、轻工业品)专业公司,专事经营出口产品收购和进出口业务,如今已发展到近200家出口企业,并且95%以上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;出口商品也发展为八大类近200种商品,小型挖掘机、正骨水、云香精、日用陶瓷、皮革、芒竹编工艺品、皮劳保手套等产品漂洋过海,远销东南亚和欧美等120个国家和地区。2013年至2017年,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.3%。外贸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,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8.2%提高到18.6%;尤其是加工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,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从2013年的7.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.1亿元,年均增长15.7%;制鞋业出口得到迅速发展,取代陶瓷产业成为我市第一大出口产业,形成了以北流育祥、容县兴鹏为领头羊的加工贸易产业。截至2017年底全市外资企业约160多家,2017年合同外资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,外资存量上2亿美元新台阶。
骑楼街商圈
商业闯出超大格局
商贸物流业大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玉林高举“商贸兴玉”的大旗奋勇前进,一批高水平的大型专业市场、城市综合体、特色专业街区和新型特色专业市场集聚区正成为商业的主力军阵地,以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为中心的中药材批发、交易、集散区是全国三大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;以宏进农批为中心的农产品批发、交易、集散区;以工业品市场及周边组成了大市场群;以毅德国际商贸城为中心的小商品集散区正在向周边辐射能量。目前全市各类交易市场272个,年市场商品交易额约800多亿元。以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45个,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5个,获国家级文明称号的有15个。
玉博会、药博会、陶博会、购物节,都是响当当的玉林会展品牌。会展经济形成以玉博会、药博会、陶博会三大展会为核心的发展格局。商务部把药博会列为2012年、2013年度广西唯一的全国引导支持展会,广西把玉博会确定为“中国—东盟博览会”的重要配套展会,我市也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节庆城市、中国优秀会展城市。特别是2017年成功将玉林的展会资源进行了优化整合,打造“两会一节”品牌,展会形式得到了优化,展会内容得到了拓展,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来源丨玉林新闻网-玉林日报
记者丨禤 繁
以下也精彩
编辑|池秋
责任编辑丨吕萍
值班主任|黄毅